下游數據

誰在忽悠房價

2007年03月14日07:44   來源:西本資訊
摘要:

    國內一些大中城市房價過高,百姓買房負擔沉重,不但成為社會各界反映較強烈的一個問題,也是此次全國“兩會”熱議的話題。

  政府工作報告將“加強房價監(jiān)管和調控,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,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”等任務納入到2007年整體工作部署中。而財政預算報告更是要進一步采取實際措施,表示要“研究開征物業(yè)稅的實施方案”。

 ?。吃?日,就在“開征物業(yè)稅”消息傳出的前幾日,記者與全國人大代表、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(zhí)行官郭廣昌談及物業(yè)稅,他說,目前沒有關于物業(yè)稅方面的任何正式信息。

  復星高科技旗下的上海復地是上海顯赫的幾家地產巨頭之一。

  郭廣昌說,上海房價這幾年基本保持平穩(wěn),短時期內做有關房價的預測是沒有意義的。不過他同時也表示,依據對上海經濟保持良性發(fā)展的判斷,在這種經濟發(fā)展過程中,人們購買力提高,需求也將提高,而土地的供應畢竟是有限的,所以合理的房價上漲是可以預期的。

  京城地產大鱷潘石屹近日對2007年房價走勢也作了“獨到”見解。

  潘石屹在《七大因素影響2007年房價走勢》一文中指出:“從總量上看,房子供應量在增加,但比不上市場需求量的增加。此外,前幾年,土地出讓的減少和銀行給房地產行業(yè)貸款資金的減少,是導致房屋供應量減少的兩大因素。如北京2004年、2005年公開出讓的土地分別是546萬平方米、433萬平方米,均是當年銷售面積的五分之一;2006年的數據是824萬平方米,僅是當年銷售面積的36%?!?/P>

  土地出讓面積如此不足,房子供應量的減少和房價的上漲自然變得順理成章。

  但是,我們所看到的現實是,高樓平地起,土地出讓面積始終是小于銷售面積的。打個比方,倘若政府出讓1萬平方米土地給潘石屹,他在這1萬平方米土地上建造的商品房絕對不可能是平房,都是多層甚至高層住宅樓,房屋建筑面積總和無疑將數倍于1萬平方米的土地面積。北京2005年公開出讓土地占到當年銷售面積的36%,恰恰證明了土地供應的充足而非不足。

  2005年,七部委新政調查組報告指出,北京開發(fā)商手里掌握的土地夠用十年。中國土地學會通過計算則認為:就北京市而言,現在一塊新地也不批給地產商,他們手里的土地還可以開發(fā)15年。

  其他地方的土地是不是也有類似在開發(fā)商手中囤積的情況,記者不敢妄下判斷。

  房地產開發(fā)商們維護自身利益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不能“忽悠”百姓。想一想,最普通的大眾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。

  同時有關部門需要加大房地產領域相關信息的披露,提高透明度,防止開發(fā)商借助壟斷的信息資源混淆視聽、哄抬房價。《國際金融報》

免責聲明: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。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,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,不構成投資建議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m.qiwhsna.cn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
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