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游數(shù)據(jù)

房價飆升會抹煞民生內涵

2007年08月10日09:15   來源:西本資訊
摘要:

    調查顯示,有56.0%的人堅信,只要愿意,政府能夠在不影響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前提下控制住房價。有48.7%的人認為腐敗才是造成目前高房價的最大原因。在銀行工作的小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他現(xiàn)在月收入8000元左右,如果要在北京四環(huán)買套90平方米的房子,至少也要90萬元。也就是說,如果他不吃不喝,房價也不再上漲,也要10年才能給自己置個家。(8月8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
  10年,要不吃不喝,才能安上一個家,然而在中國有多少人的月收入能在8000元以上呢?也許正是某種類似危機的東西顯現(xiàn)出了苗頭,近幾年來,房價問題才始終被媒體和大眾所關心,當然,政府也關心,而實際上大家也希望政府來關心。只是中國的房地產(chǎn)業(yè)就像一只斷了線的氣球,越飛越高,最后還不知道它要飛到哪里?,F(xiàn)在大家更喜歡用“飆升”一詞來形容中國的房價,這應該可以表明現(xiàn)在的人們對房價有一種不可避免的內心恐懼。

  就在廣大群眾在為買房子而表現(xiàn)出集體焦慮的時候,有房產(chǎn)商就自曝他們的內心感受:利潤高到不好意思了?;蛟S這位房產(chǎn)商還基本算是有點良心的,知道賺了大家的血汗錢,內心會稍感不安。當然,也有房產(chǎn)商明里暗里都在鄙視為房子發(fā)愁的人,“商品房不是給窮人建的”,你說他沒良心好像還說不過去,因為他是商人,當然不喜歡做賠本或者低利潤的買賣。

 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,現(xiàn)在很多媒體都在為買不起房的人們搖旗吶喊,盡管房價伴隨著媒體的吶喊聲節(jié)節(jié)攀高,但是至少讓大家從多個角度看到了房價暴漲背后的隱秘“內情”,更加可貴的一點是:大家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自己的辛苦是怎樣被那些鋼筋混凝土給“吞”進去的——雖然極其不情愿。

  也許在一個住房制度不健全的國家,民眾都會在購房行為中付出極大的代價,以此去彌補在實驗階段的制度缺陷。如果民眾真的成了制度試驗的犧牲品,那么即使能夠找出其中的合理成分,但是卻掩蓋不了執(zhí)政者對社會發(fā)展的基本方向缺乏認知以及在政策制定上的迷茫。當然,這或許并非是主觀錯誤,但是這種對政府管理者智慧的考驗,很可能讓大眾看清楚當政者的執(zhí)政水平。

  在房價問題上,大家都能看到的是:國家從2004年就開始了對房價的宏觀調控,幾年下來,出臺了“國六條”、“國八條”等一系列政策,效果卻不明顯,房價依然一片大漲。當中國的媒體都能公開地、頻繁地、輕松地發(fā)表這樣的意見時,估計相關的政策制定者也應該感受到了極大的社會壓力,而此時,對這些政策進行認真反思就應該是政策制定者義不容辭的責任。

  也許大家不該問“誰該為高房價負責”這樣的問題,但是作為需要生存與發(fā)展的個體,大家卻需要為自己和相關的人的前途問題負責,所以就不得不去追問“房價為什么這么高”這樣的問題。不管是政府來回答,還是房產(chǎn)商來回答,也不管會有什么樣的答案,大家的目的應該都是這樣的:房價能夠回歸一個理性的位置。如果大家的問題一直問下去,房價也一直漲下去,那“民生”二字的就會失去它可貴的時代內涵。

  生活在較低層或者純粹底層的民眾在日夜奔波著,卻把一點可憐的收入通過“房產(chǎn)”這個“中介”輸送給了另一個極端的人,我想,這也可看成是造成目前中國社會群體收入兩極分化現(xiàn)象有趨嚴重之勢的原因之一吧?本來大家的奮斗是為了縮短收入差距,實現(xiàn)社會公平,但從現(xiàn)在的情況來看,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在現(xiàn)實中,社會公平仍舊是一個遙遠的目標。我們承認差距的存在,但是差距并非是“不公平”,現(xiàn)在看來,如果大家都能比較合理的住上自己的房子,我想這就已經(jīng)向公平社會邁向大大的一步了!
 (光明觀察)

免責聲明:西本資訊網(wǎng)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。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(wǎng)站之觀點或意見,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,不構成投資建議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投資者據(jù)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m.qiwhsna.cn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(jīng)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(lián)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
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

新聞排行

  • 日排行
  • 周排行
  • 總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