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游數據
追蹤各地房價崩盤傳聞
2008年06月30日09:56 來源:西本資訊
"沒覺得房價跌多少,起碼我看上的房子就沒感覺在跌。"從北京到廣州,從2月到6月,記者聽到了不下百次類似的抱怨。傳說與現實的落差總讓人有些錯愕。珠三角地區(qū)是所謂的本輪房價震蕩的"震源",我們不妨來看這個故事的本來面目。
本輪房價下調最為明顯的區(qū)域源自珠三角。2007年上半年,深圳房價一馬當先,連續(xù)數月蟬聯全國房價增幅之最,其最高紀錄是:在一個月內全市均價上漲了20%。同樣地,在樓價下調時期,深圳速度也是令人矚目。短短幾個月間,深圳樓價由最高峰時均價每平方米1.7萬元下調到波谷的每平方米1.1萬元。與深圳唇齒相依的周邊城市也與龍頭共舞,珠三角的東莞、惠州等依賴深圳投資客的城市房價也出現了普遍的下調。同樣情況在全國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顯現,從公開數據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:前期漲幅越高的城市,回調的壓力也就越大。
深圳樓價的瘋狂上漲由供不應求開始。根據中原地產的統(tǒng)計,2007年前4個月,深圳住宅供需比0.65∶1。如此之大的供需差距幾乎是前所未有的,之前的紀錄出現在2006年,深圳住宅的供需比是0.96∶1。
與此同時,廣州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。最高峰時,廣州中心城區(qū)基本是1套房3個購房者在搶購。這時候的房地產商無比幸福,基本是穩(wěn)坐釣魚臺,漫天開價。除了珠三角的城市,北京、天津甚至一些二線城市也有相似情況。
難道中國的房屋供應量就如此缺乏嗎?
情形其實類似于現在高企的油價,美國歸因于石油供不應求,提刀威逼石油輸出國增加供應。待到沙特等國增加石油產出,油價依然堅挺甚至步步高升。其實正是大量的石油投資者、投機者的存在,使供需問題變成一道很復雜的函數題。
2005年東莞住宅銷售面積不到300萬平方米,2006年則剛剛超過350萬平方米。業(yè)內人士估計,2007年東莞的總體住宅供應接近500萬平方米,如果按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判斷,去年東莞的房地產供應絕對是供大于求。
然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簡單,特別是在2007年6月前后,在深圳房價高企的影響下,大量的深圳投資客"扎堆"東莞,不少樓盤甚至出現了"脫銷"的情況。同樣由于市場行情看好,消費者的購買力得到充分釋放,不少本地的資金也開始活躍于東莞市場。因此,去年上半年,樓市成交量和價格表現出雙高的特點。代理機構數據顯示,上半年東莞全市商品住宅網上簽約共25299套,以平均一套100平方米計算(實際情況遠高于此數,東莞商品房普遍以大戶型為主),半年成交已超過250萬平方米。從價格來看,全市商品房單價由4000多元向6000元大關邁進。
可以說,去年珠三角乃至全國的房價瘋漲,源自于投資型購房的急劇增加。"不是一天一個價,而是一小時漲一個價。"地產中介陳明宣用這種極端的說法來形容瘋狂時期的深圳房價。當房子成為稀缺資源,炒賣空間就開始增大,炒家又將本已稀缺的資源變得更加"珍貴"。2007年的深圳,房地產行業(yè)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出現了炒賣的風頭。開始是處于新房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,除了地產商直接提價外,樓盤的銷售人員也是當中的"抬轎手",然后是二手中介,最后是大量的房地產投資客。
三人成虎,同樣的故事在全國各大城市輪番上演,或者籌備上演。于是在各大中城市,"地王"頻頻出現,地產商以及土地所有者(主要是各地方政府)熱情高漲、信心空前。
平心而論,那一輪房價上漲也并非空中樓閣,房地產本身就是經濟周期的組成部分。自2001年以來,中國經濟在居民消費結構升級、工業(yè)化、城市化、全球化的推進下,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,作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,房價肯定不會缺席這場"盛宴"。
無論出于什么原因,房價的瘋漲已經驚動了中央,甚至房地產的受益者--地方政府--也感到心驚肉跳。于是廣州市市長張廣寧首先開炮,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也高呼"此價不可漲"。兩地政府積極配合中央的調控政策,廣、深兩地的房價調整迅速展開。
縱觀此次房地產調控還有一個共通點:只要地方政府積極配合的,房價的下調就較為明顯,例如珠三角,例如江西。
但地方政府是這次房地產大戲中最為"首鼠兩端"的角色。珠三角地區(qū)一位主管房地產的副市長曾為記者講解了一組數據:香港1997年房價最高峰時,樓市交易量達到172000套。但一年不到,交易紀錄就迅速下滑到85000套。而當年香港的住宅供應量與1997年相當。換言之,當年還有接近9萬套的房子有待消化。這9萬套房子足足困擾了香港十年。
在這輪調整中,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憂心忡忡,地方政府也是如此。以最早開炮的廣州為例,在廣州市政協(xié)十一屆二次會議上,廣州市國土房屋管理局局長謝曉丹明確表示:"環(huán)境不斷改善,量不斷減少,我覺得,房價不會降下來"。同樣地,對于今年廣州房價漲還是降的問題,廣州市主管"住、行"的常務副市長蘇澤群也表示:"廣州市的房價應該有上升的空間"。
也許有人認為,地方政府的態(tài)度對樓價的影響相當有限。事實真的如此嗎?在樓市冰凍期來臨后,廣州即刻停止了"對商品房價格有直接沖擊"的限價房土地拍賣與規(guī)劃。從珠三角到華東、華北,基本上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籌備采用經濟手段拯救房地產業(yè)。
符合經濟規(guī)律的手段在運作,甚至一些行政色彩濃厚的"非常規(guī)"手段也在運作。有這樣一個例子,時間是樓市劇烈下滑期間,地點是廣州與深圳之間一座很重要的城市。該城市一個標志性在售項目計劃將售價由最高峰的每平方米1.2萬元調整到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,但主管領導"認為",這是個城市標志樓價怎么也不能低于1萬元,于是這個項目"折后"定價也就以萬元為準。
2008年5月份,深圳的成交套數已超越去年同期水平。盡管房價并沒有上升,但這種回暖已表明,前期房地產商的降價銷售已達到效果,開發(fā)商已基本摸清了購房者的心理底線。也許就如王石所言"該降的都已經降了"。從中介機構的報告顯示,不同于往年,5月的購房者主要是一些剛性需求較大的"自住客"。而這批自住客讓5月深圳的一手商品房月均成交金額達到45億元,已超越2007年8月。這也表明購房自住需求依然是相當大。
廣州也出現了相同的情形,2008年4月公布的銷售數據顯示,成交量環(huán)比上漲了兩倍,均價也重新回到了每平方米10997元。情況似乎并非曇花一現,5月的統(tǒng)計數據雖然沒有公布,但根據官方網站"陽關家緣"的數據,5月一手住宅成交量突破7000套大關。這是2007年房貸新政以來的第一次。
與深圳不同的是,廣州的樓市回暖似乎更為全面。中介統(tǒng)計機構的數據顯示,1~4月廣州住宅平均租金穩(wěn)步上升,4月份全市住宅平均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30.01元,同比上升10.6%。雖然每月總體二手房成交價格并無太大波動,但成交量每月都有6%~10%的漲幅。一些重點區(qū)域的價格回暖跡象非常明顯。
雖然從數據上看,今年1~4月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.0%,這一增速創(chuàng)下了2005年以來的新低,但各方的統(tǒng)計數據同時顯示,上海、北京等地的房價也在回暖當中。
那是否可以下結論說,這輪房地產冰凍期已過,樓價依舊飛漲?
"其實房價并不取決于房地產商。"一家上市房地產企業(yè)的高管告訴記者,"現在大部分地產商的日子都不好過,行業(yè)面臨著一次重組,但重組更多意味的是行業(yè)兼并、企業(yè)易主。地產商降價拋盤反而與之沒有直接聯系"。
"如果樓盤出現長時間的降價,那只可能是宏觀經濟出現調整,或者國家停止了城市化進程。"上述人士表示。 中國經營報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m.qiwhsna.cn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相關鏈接 >>
· 2024-09-13中國中冶:1-8月新簽合同額8310.5億元
· 2024-09-13杭州21.14億元掛牌拱墅區(qū)兩宗住宅用地
· 2024-09-13上海靜安兩幅地塊9月14日舉行現場交易會
· 2024-09-13前8月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5000億元
· 2024-09-13工程機械8月份銷售數據釋放積極信號
· 2024-09-13南京43.89億元成交11宗地塊
· 2024-09-12中國建筑:1-8月新簽合同總額達28522億元
· 2024-09-12挖掘機出口增幅“回正”,工程機械市場回升
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
新聞排行
- 日排行
- 周排行
- 總排行
1
上海建筑鋼市日記(期現同頻,期待持久)
2
11月24日行業(yè)要聞早餐
3
【11月24日建筑鋼市晚報】盤中抬升
4
世界鋼協(xié):2025年10月全球粗鋼產量1.433億噸
5
【11月24日建筑鋼市前瞻】穩(wěn)中盤整
6
央行當日實現凈投放557億元
7
山東省:擬2年培育3家千萬噸級鋼鐵企業(yè)
8
11月24日國內廢鋼行情匯總
9
11月24日國內方坯行情匯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