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游數據

樓市買賣雙方囚徒困境待解

2007年12月18日12:28   來源:西本資訊
摘要:

    目前,北京等大城市房價有價無市的現象屢見報端。無市即意味著供給大于需求,根據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——供求關系影響價格,房價也無疑面臨著下跌的可能性。

  從現實來說,大部分人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,買漲的極限就是有價無市階段,即便是大家公認的買漲階段,若是達到了“有價無市”后,也就沒人再愿意進場了,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(下跌、泡沫、投機撤場)來考慮,經歷“有價無市”后即將到來的就是放量巨跌。沒有哪個行業(yè)能逃脫這個經濟規(guī)律的懲罰。

  然而,真是這樣嗎?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目前我國房地產業(yè)有價無市現象的根源。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,但我們主要從市場的角度來加以探討。

  其一,從供應商方面來講,我國房地產業(yè)是一個壟斷性很強的行業(yè)。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是基于完全競爭的假設。而壟斷供應商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,制定的價格必高于完全競爭的市場價格。

  其二,從消費者角度來說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住房有了更高的需求,從追求有房住到追求舒適到追求身份。市場需求無疑也帶動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。而且據統(tǒng)計,目前我國消費者對住房的需求還在不斷提升。

  其三,從兩者的博弈來看,目前從真正意義上來說,房地產依然是供不應求,只是目前房價的上漲已經嚴重偏離了老百姓的價格承受能力。再加上銀行提高按揭貸款利率,老百姓的相對承受能力又進一步削弱。理性的消費者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政府必然會加大宏觀調控政策,抑制房價。因而也處于觀望中。但從開發(fā)商來說,理性的廠商知道從長期來說,房子是剛性需求。長期來講,需求一定會加大。因而寧肯囤積房源,也不肯降價出售。

  二者的博弈顯然陷入了經濟學中常說的“囚徒因境”,理性的雙方博弈的結果是使彼此都陷入了最不利的境地。消費者無房居住,開發(fā)商房子賣不出去。

  打破這種僵局需要第三者介入,至少有信息傳導機制。那么在這種情況下,政府就應該出手干預了。因而解決中國房地產業(yè)的問題,政府責無旁貸。房價是否會下跌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又將出臺什么樣的措施、政策的執(zhí)行力度如何。(第一財經日報)

免責聲明: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。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,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,不構成投資建議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m.qiwhsna.cn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
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