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游數據

房地產業(yè)必須刮骨療毒

2008年10月19日08:40   來源:西本資訊
摘要:

  不管反對的聲音如何強烈,地方政府救樓市勢在必行。

  綜合各地的房地產救市舉措來看,差不多已經觸及到信貸、土地付款、稅收等前期房地產緊縮政策的底線,這是一次大反正。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:如果要給目前的救市正名,是否意味著房地產行業(yè)仍然是目前拉動固定投資與內需的關鍵行業(yè)?

  房地產業(yè)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毋庸置疑,實際上,打破2003年經濟緊縮周期桎梏的,就是房地產行業(yè),而房地產行業(yè)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主要行業(yè),其地位的奠定遠在2003年之前,從商品化之初就開始了。

  但是,短期的發(fā)展動機加上房地產行業(yè)普遍存在的權貴化傾向,使得房地產成為權貴資本的象征,引發(fā)巨大的民意反彈,同時形成對房地產行業(yè)的路徑依賴,投資、基建等無不依賴于房地產行業(yè)的大發(fā)展。可以說,中國經濟已經形成房地產必須、只能上漲的態(tài)勢。如果打壓房地產行業(yè),我們就得忍受經濟下行的痛苦,在打壓之初,各方對此就應該有明確的結論。從前兩年地王頻傳的現(xiàn)象可以看出,房地產一級市場與房地產稅費,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,房地產行業(yè)被不恰當地賦予拉動經濟、解決地方財政困難的重任,這絕不是房地產行業(yè)本身的錯誤,甚至也不是房地產市場化的錯誤,而是決定中國經濟引擎者出現(xiàn)了短期的盲點。更嚴重的是,房地產不徹底的商品化,使這一行業(yè)成為行政權力、地方金庫、官員腐敗的集聚地,要解決這一問題,依靠政府打壓樓市是錯上加錯,最終將斷送房地產行業(yè)市場化的前景。

  從這個意義上說,筆者認為,政府推出保障性住房,維護住房的公益性質,是正確的,但對房地產行業(yè)的行政壓制就得慎重,目前的反正證實了這一點。

  筆者已經說過,政府救市乃不得不救,根據數據分析,中國經濟有很大的風險進入下行周期,事實上,投資、出口兩大拉升中國經濟的主要引擎動力大減,而此時拉動房地產是拉動經濟的捷徑。房地產占據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1/4,與50多個行業(yè)直接相關。鋼鐵、建材等價格直線下挫,從6月以來,中國的鋼材價格一路狂瀉,迄今仍無止跌跡象。龍頭品種6.5高線在6月初創(chuàng)下6100元的歷史最高價后,目前的最新價竟然是3300元,跌幅接近50%,回到了15年前的價格。我國鋼材年產能5億噸以上,每噸跌去2000元,企業(yè)收入就減少1萬億元,企業(yè)虧損的幅度將是一個天文數字。節(jié)后一周,北京市場建材價格累計跌幅 18%,建材商們叫苦不迭。截至今年6月末,國內上市銀行房地產開發(fā)貸款規(guī)模1.39萬億,個人貸款規(guī)模3.335萬億,其中個人貸款的絕大部分是按揭貸款,兩者加在一起,約占上市銀行貸款總額16.23萬億中的30%。

  回過頭來看以往的打壓房地產市場之舉,因為要消除資產泡沫、降低通脹風險,并且房地產拉動內需的邊際效用遞減,反而高價房抑制其他行業(yè)消費的負面作用越來越突出,民意對高價房的大聲抗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而現(xiàn)在的救市同樣是應急之舉,為了應對經濟的下挫,為了抵御投資與基礎產品價格的下降風險,為了避免某些地方政府破產。無論抑市,或者救市,我們都要尊重房地產發(fā)展規(guī)律,也要對無力購房者、已購房者利益善加保護,更要有正確的預期,而不能頭痛醫(yī)頭,腳痛醫(yī)腳,臨時改弦更張。

  從短期來看,為了挽救中國經濟下挫,筆者認同救市,但從長期來看,中國的房地產行業(yè)必須進行刮骨療毒式的大改革,推動房地產的市場化進程,解決稅費無度與一級市場的壟斷問題,同時將保障型住房納入政府的公共產品,根據每年的需求量,及時、足額提供。

  可怕的不止是高房價,而更是批高房價的時候挾裹了批市場化的私貨,是將前期的失策貼上了民意標簽,試圖打倒某個行業(yè)和某個商人群體。來源:南方都市報

免責聲明: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,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。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,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,不構成投資建議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
法律提示:本內容系m.qiwhsna.cn編輯、整理,轉載需經授權,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(lián)系并獲得書面認可,并注明來源。如果私自轉載,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,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。

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

新聞排行

  • 日排行
  • 周排行
  • 總排行